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

Chinese
Japanese
English

“思辨东方系列讲座”之《齐物与圆融:佛解<齐物论>》

2021-12-01 09:48:52   来源:秘书处   

      
 
  
“思辨东方系列讲座” 第27讲讲座现场
        2021年11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在930会议室举办了第27讲“思辨东方系列讲座”,北京大学王颂教授进行了题为《齐物与圆融:佛解<齐物论>》的学术报告。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成建华研究员主持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研究员对讲座进行了评议,线上及线下的200余名听众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颂教授本次讲座主旨是进行一种“以佛解庄”的哲学尝试——即通过比较哲学的方法,借用佛学的概念和哲学思想对庄子哲学进行诠释——,在归纳整理憨山、章太炎、王夫之等前人以佛解庄之说的基础上,对前人之说进行批判和发扬。王颂教授指出,各种以佛解庄之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于宗教目的,为了“扬佛抑道”;另一类则是纯粹出于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庄佛的思想进行比较。在讲座中王颂教授通过以佛解庄的方法,分别谈了《齐物论》的三个层面:作为形而上基础的“本体论”层面,作为哲学思考与修证的“实践论”层面,和作为最终目标和境界的“境界论”层面。本次讲座主要讨论了“本体论”的方面,即“物何从物,齐何以齐”的问题:“物何从物”即“物论”中的主要问题是认识论,通过“物”“我”“偶”等概念,“物论”对物的认识会陷入“无限后退”,从而导致认识的不可靠性,而认识的不可靠性会带来烦恼和痛苦,即佛教中的“无始无明”;对于本体论问题,其诠释则可分为“无物派”和“真君真宰派”,虽然以郭象为代表的“无物派”更贴合《齐物论》的主张,但是因为“心识说”占据了中国佛教的主流,因此憨山、章太炎等多数诠释采取了真君真宰派的立场。而关于“实践论”和“境界论”,本次讲座相对更关注并比较庄子哲学和佛教哲学的境界层面,通过比较 “以道观之,道通为一”“以佛观之,平等一如”的两种境界,辨析庄子齐物论思想与华严宗“圆融”思想的异同。
北京大学哲学系王颂教授
        其后,成建华研究员从佛教哲学的角度对章太炎等“以佛解庄”论者的思想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进一步明确了以几位佛解庄者的思想立场;李建欣研究员高度评价了王颂教授比较哲学的尝试,并对近年主要的庄子研究和庄佛互释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补充,在庄子研究的学说史上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定位。两小时的讲座转瞬即逝,讲座中的诸多哲学探讨限于时间关系未能充分展开,然而讲座给每位听众带来的知识和疑惑,促人踏上思索之旅,此余韵绵绵之处亦正是哲学探讨的精髓之所在。

上一篇:顾春译子安宣邦先生《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出版
下一篇:邓习议译张一兵审订:广松涉哲学代表作精华本《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隆重出版

备案编号: 吉ICP备17008597号-1 版权所有: 中华日本哲学会
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