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

Chinese
Japanese
English

《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重大项目开题研讨会召开

2018-03-28 11:51:41   来源:秘书处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立文教授负责申报的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立项批准。为了此后数年有序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于2018325日召开了“江户时代日本朱子学的发展与演变暨《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重大项目开题研讨会”。研讨会由各子课题负责人汇报各自研究工作的开展预期与设想,广泛听取参与此项目的编纂与研究工作的全体学者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重要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与建议,以期通过集思广益,促进该重大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彭永捷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立文教授、林美茂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陈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青研究员、龚颖研究员,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小岛康敬教授,日本关西大学榧木亨研究员等多位专家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出席研讨会并作主题报告。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李甦平研究员、洪军研究员、贺雷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唐永亮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钱昕怡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顾春教授等多位中华日本哲学会成员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张立文教授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正在进行中的《国际儒藏》的整理与编纂工作作了《关于<国际儒藏>编纂与构想》的报告。张立文教授介绍指出该重大项目的设想由来已久,自2002年孔子研究院成立时起就已经有了编纂《国际儒藏》的构想,囊括韩国、日本、越南和欧美等部分。2009年完成编纂并出版了十四卷本《国际儒藏》韩国篇,《国际儒藏》越南篇已完成资料收集工作,目前处于文献整理阶段,欧美篇部分也正在由中国人民大学出国访问学者进行资料收集工作,《国际儒藏》日本篇的编纂构想的提出亦得到了日本学者的积极响应。中国的儒学著作能够在东亚广泛传播,并在与当地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儒家文化中蕴含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这一点上看,《国际儒藏》的编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陈来教授在《关于朱子学研究方法》的报告中首先回顾了我国学者关于东亚儒学研究的历史,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东亚儒学的研究迅速发展,特别是关于韩国儒学的研究发展尤其迅速,出现了很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相比韩国儒学研究,我国关于日本儒学的研究则发展相对缓慢,对日本江户时代儒学的研究是一大薄弱点,究其原因就在于韩国儒学基础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编纂相比日本方面更为完备,因此,《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项目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促进我国关于日本江户时期朱子学研究的发展。朱子学作为一个哲学体系蕴含着很多内部矛盾和未充分发展的逻辑环节,我们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在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下,揭示并解决这些内部矛盾和环节。

林美茂教授作了题为《关于日本朱子学学派划分的若干问题》的报告。林美茂教授以井上哲次郎著《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和朱谦之著《日本的朱子学》两部著作为依据,考察了两者对于日本朱子学学派划分方案的不同。井上著将朱子学划分为京学及惺窝系统、惺窝系统以外的朱子学派、南学及闇斋学派、宽政以后的朱子学派、水户学派五个派别,朱著则将朱子学划分为京师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海南朱子学派、大阪朱子学派、宽政以后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六个派别。朱谦之方案是在井上哲次郎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与修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日本朱子学全貌的展现,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与井上方案相比,朱谦之方案更为全面与合理,所以项目组以朱谦之方案为参照划分子课题,进行具体工作分工。但是朱谦之方案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意识形态先行、缺少整体性框架、各学派思想发展史模糊、来自中国的影响失踪等,这些问题是项目组在此后的文献整理、编撰与研究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和克服的问题。

龚颖研究员在报告《京师学派朱子学概况》中首先梳理了京师朱子学派的主要人物及师承关系,重点介绍了藤原惺窝、林罗山、木下顺庵、雨森芳洲、室鸠巢和新井白石等主要人物。龚颖研究员介绍藤原惺窝作为京师朱子学派的开山祖,最早依据程朱之意点校四书五经,其自幼进入佛门在相国寺习禅,后自读圣贤性理之书,逐渐脱禅入儒,在这一过程中他受到了朝鲜儒学和明代儒学的重要影响,其著作被编成《藤原惺窝全集》,后又被收入《日本思想大系28》。之后龚颖研究员又分别介绍了其他几位与藤原惺窝具有师承关系的京师朱子学派代表人物,指出自己在今后进行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目标是收集整理文献,认真研读,以此达到能够深知其意,发现日本江户朱子学在哪些方面真正补充完善了中国朱子学,或者是对中国朱子学提出了哪些真正的、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

榧木亨研究员作了题为《海南学派朱子学概况》的报告。榧木亨研究员首先明确了“海南”的地理位置,“海南”是指江户时代的土佐藩,位于现在的高知县,因处于当时日本文化中心京都的南面的南海道最南部而得名。海南朱子学派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早期,即儒佛一致时期;二是发展期,即脱离佛教时期;三是恢复期,即南学的确立时期。研究海南朱子学派的基础文献有大高坂芝山著的《南学传》一书,但是研究海南朱子学派时所面临的问题,一是文献的缺乏,虽然海南朱子学派恢复期的学者的著作比较丰富,但是早期与发展期的学者的著作几乎没有留传下来,比如海南朱子学派的先驱者南村梅轩的生没年都不能确定。另一问题是《南学传》是否可靠,大高坂芝山之后的朱子学者对该书提出了质疑,所以在参考《南学传》时应该持有怀疑的态度。榧木亨研究员指出自己在项目研究中的基本方针一是表现出大高坂芝山与谷秦山两个不同的“海南学”,二是表现出山崎闇斋门下三弟子之间的不同特点。

王青研究员的报告《海西学派朱子学概况》首先考察了在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哲学思想史书籍中关于朱子学学派的划分,指出在井上哲次郎《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永田广志《日本哲学思想史》、《日本思想史辞典》和《日本大百科全书》等著作中都没有划分出海西朱子学派。海西学派是从朱谦之著《日本的朱子学》开始成立的,朱著将安东省庵、藤井懒斋、贝原益轩和中村惕斋归为海西学派,王守华、卞崇道著《日本哲学史教程》对于海西学派的划分基本继承了朱著的观点。王青研究员介绍自己将在项目研究中具体考察上述两部著述中涉及的海西学派代表人物,分析上述划分方法是否合理,并指出本课题的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代表海西(九州)朱子学派,并在学说体系上具有一定一致性的贝原益轩和安东省庵。

小岛康敬教授作了题为《宽政时期朱子学概况》的报告,指出受到徂徕学余波的影响,18世纪后半期的日本思想界出现了不再局限于特定学派的趋势,在吸收先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学说的折衷学和贯彻文献实证的考证学兴盛起来。在这种背景下,担心朱子学日渐衰微的学者纷纷要求幕府推行宽政异学之禁,致力于朱子学的正统化。这一时期儒学思想开始出现衰败趋势,继而出现了三浦梅园、平贺源内、山片蟠桃、海保青陵等开明的思想家以及兰学、国学开始兴盛。但是另一方面,藩校急增,教育蓬勃发展,这一时期虽然没有伊藤仁斋、荻生徂徕那样的儒学大家,但是儒学的社会化趋势更加明显。小岛康敬教授指出宽政时期应该重视的儒学者有考证学·折衷学派代表人物、松平定信、宽政三博士、异学代表人物、昌平簧儒官、古贺家和赖家私学等人物。

   各子课题负责人报告结束后,研讨会进入学者交流讨论环节。中华日本哲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李甦平研究员就项目组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对于该项目的三点看法和建议:第一点,就日本朱子学的分类指出,目前中外学者关于朱子学的分类大概有六种,除项目组提到的井上哲次郎和朱谦之之分类,还有阿部吉雄、源了圆、王守华、王家骅关于日本朱子学之分类,李甦平研究员在著述中也有自己的分类方法;第二点,指出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学者于2000-2004年从诠释的解读做了“东亚近世儒学传统”项目研究,出版了一系列涉及日本和韩国的研究著作,并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大陆地区发行。现在项目组再来做关于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就要紧紧把握住日本朱子学的特点,做出的结果要有今日应该具有的创新和特色;第三点,应该多多关注日本当代学者对于日本儒学研究的动态和动向,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将项目做出更高的水平,做出人民大学的特色,使成果在中国学术界、在日本学术界都能够得到承认,引起反响。

    此外,清华大学陈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洪军研究员、罗传芳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外籍教授谢林德等多位专家学者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对项目的开展建言献策。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重大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上一篇:讲座:康德哲学与公共性问题
下一篇:“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备案编号: 吉ICP备17008597号-1 版权所有: 中华日本哲学会
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