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

Chinese
Japanese
English

“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8-04-16 13:02:50   来源:秘书处   

               2018年4月13-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编辑部主办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的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中华日本哲学会的王青研究员、龚颖研究员、唐永亮研究员、顾春教授等多位成员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日本学刊》常务副主编唐永亮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玉宏研究员致辞,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研讨会,共同探讨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学术议题。此次研讨会共分为四个专题:
        专题一“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变迁”,由《日本学刊》副主编林昶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董炳月研究员主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赵京华教授作了题为《新左翼与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的报告,以战后作为文化思潮之马克思主义代表的理论家柄谷行人为例,通过分析其代表著作《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考察了当今日本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并由此追述了战后“新左翼”的思想走向;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盛福刚讲师在报告《马克思主义文献在日本的早期传播》中,梳理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在日本的早期传播以及二战前两个日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策划和出版,探明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马克思主义文献出版的盛况及其对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翻译传播产生的深远影响。
        专题二“当代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由北京师范大学王志松教授、《日本学刊》编辑部副主任叶琳编审主持。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龚颖研究员的报告《和辻伦理学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规定》通过分析论文《伦理学》、《作为人间学的伦理学》、著作《伦理学》等和辻哲郎的伦理学著述,梳理了在和辻伦理学中体现出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规定的思想学说,探讨了和辻伦理学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关系问题;南京大学日语系彭曦副教授作了题为《广松涉物象化论与新左翼运动》,指出广松涉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解读出“物象化”论,并以之为基础建构起关系主义的“事的世界观”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新左翼运动提供理论武器,将理论斗争与现实运动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邓习议副教授在报告《广松涉:关系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指出,广松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着讲”,是一种“关系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表现在政治理念上的从马克思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预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到广松涉倡导“以东北亚为历史的主角,建立以中日为轴心的东亚新体制”的转换,预言亚洲的“关系主义将取代过去占主流的实体主义”;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若愚副教授的报告《三木哲学向马克思主义转换的哲学基础》通过分析三木清的早期生涯探讨了三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础,并沿着现象学的维度审视了三木哲学向马克思主义转换的内在逻辑,指出了三木清跨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哲学上的必然性。
        专题三“政党与意识形态斗争”,由清华大学哲学系韩立新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王中忱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王志松教授的报告《话语权的争夺与失语——以冈泽秀虎译<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及其相关争论为考察对象》中指出,冈泽秀虎将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译为《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还删去全文五分之二的篇幅,构成一个全新的文本,成为了指导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纲领性文件。王教授的报告在俄文语境下考察了此文的意义,并结合冈泽译文探讨了日本无产阶级文艺团体《文艺战线》派和《战旗》派的争论及其对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影响;中共中央编译局外籍专家吉田阳介在报告《宫本显治对现代日本共产党路线的影响》中指出,宫本显治是冷战、中苏论争等严峻国际环境下日本共产党的领导人,日本共产党能够保持独特性开展政治活动的很大原因在于宫本显治路线的影响。特别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争关乎到党的独立性的时期,世界上的共产党、劳动党被划分为苏联共产党阵营和中国共产党阵营,而宫本却提出“独立自主”的路线,以此开展日本国内的和平运动和民主运动,在理论层面也以柔软的姿态努力使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适合现实状况,这种姿态也一直为现在的日本共产党所继承。
        专题四“马克思主义与日本社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赵京华教授,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王青研究员主持。清华大学哲学系韩立新教授在报告《“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的意义》中指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运用“市民社会”的核心范畴,全面地论述了近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结构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日本马克思主义在对《大纲》研究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形成了“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韩教授以望月清司的《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为中心对“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其对中国现代化研究的意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慕唯仁副教授作了题为《梅本克己与市民社会的批判》的报告,从梅本克己的生平与全球语境、京都学派与战后日本、和辻哲郎与市民社会、梅本和西田几多郎与主体性问题等方面,结合梅本的相关著作分析,探讨了梅本关于“主体性”论战问题观点与其市民社会批判之间的关系。

        主题讨论之后,研讨会进入综合讨论环节,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就“市民社会”、“主体性”、“新左翼运动”、“和辻伦理与马克思的关系”、“日本马克思主义实践”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探讨,各位专家在思想观点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将整场研讨会推向了高潮。研讨会最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副所长杨伯江研究员进行会议总结。杨伯江研究员指出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研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我们对日本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需要,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日本的发展,不管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在社会发展领域,都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重大项目开题研讨会召开
下一篇:李金山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

备案编号: 吉ICP备17008597号-1 版权所有: 中华日本哲学会
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