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

Chinese
Japanese
English

讲座综述:“革命”概念在日本的变迁

2018-12-17 13:40:47   来源:秘书处   

       20181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举办的“思辨东方系列讲座”之十七在哲学所931会议室顺利举行。讲座由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王青研究员主持,邀请了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聂长顺教授作了题为《革命概念在日本的变迁》学术讲演。讲座同时邀请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林美茂教授,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龚颖研究员,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外文系孙彬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建华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刁榴副教授、顾春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洪军研究员、贺雷助理研究员作为与谈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王维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也一并参加了此次讲座。
聂长顺教授在讲演中指出,“革命”这一古典词汇在对译英文“ revolution”的过程中产生了从古代概念到近代概念、一直到现代概念的迁演,这一过程是经过近代日本完成的。“革命”在我国古代典籍的语境中意义宏大,中国的历史是改朝换代的“易姓”的历史,“革命”概念为历朝历代的政权合法性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近代化问题上,我们的近代化从国家属性上说即是从专制走向共和,这一过程也是通过现代意义上的“革命”而实现的。故此,“革命”一词成为历史研究学者剪裁历史的大概念。聂教授在报告中以丰富详实的典籍史料细致探讨了“革命”概念在中日之间从古代到近代的内涵演变过程。
在古代“革命”部分,聂教授以中国的“汤武革命”和日本的“辛酉革命”为线索,指出在中国“革命”一词最早出现于《易·革》中的“汤武革命”,唐孔颖达将此“革命”解释为“革其王命”,即变革王命,其“革命”的正当性在于顺天应人。在中国古代政治话语中,在逻辑结构上常以“天命”为最高理念与合法性依据,但在现实性上,则常以“民心”为“天命”的实际来源、内容和表现形式,并将其视为政治的根本。“革命”的基本语意、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基本没有变化,但是“革命”概念传入日本之后,日本并没有接受“革命”的“天命”内涵和“易姓”的形式,“天道”替换“天命”,“改元”替换“易姓”,以改元代革命以应天道,“辛酉革命·甲子革令”的改元成为日本一千多年来的惯例。在近代“革命”部分,英文“ revolution”来源于拉丁语“revolutio”,原意为天体运转,后来“ revolution”作为学术语言表述英国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在东西文化接触的过程中,早期传教士编英汉词典中“ revolution”的汉译经历了从“大变”到“国变”的演变,而在日本“ revolution”的日译词经历了从“转覆”到“政治改革”,最终定着为“革命”,经过语言、历史、理论及泛用等层面上的发展“革命”的近代意义在日本确立。近代“革命”由日本传入中国,经过近代知识分子的重构,“革命”概念在中国完成了近代意义的变迁。
在讨论环节中,林美茂教授指出,我们在平日里理所当然地使用的很多概念其背后都有着复杂的迁演过程,概念史的研究非常的复杂和繁琐,如果对一个概念背后的历史发展和思想演变没有清晰的把握,难以做出有新意的研究成果,林教授结合自己概念史研究的经历及当前概念史研究的问题对聂教授的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林教授继而指出在涉及古代“革命”概念时一般都会提及易经革卦的“汤武革命”,也会提及孟子以及荀子,孟子的“放伐革命”属于“易姓革命”,而有学者也认为荀子的“禅让”也属于“革命”之一种,林教授就荀子的“禅让”问题与聂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
龚颖研究员指出,“革命”的概念直接与现实实践相关联,丰富的历史事实充实和验证了“革命”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英文“ revolution”译为“革命”再次传入中国之后,又有一个重构的过程,“革命”又有了回归“顺天应人”的倾向,但近代的“天”和“人”的内涵却已不同于古代的内涵。孙彬副教授就英文“revolution”在日译过程中曾被译为“乱、变”,是否与革命话语权的制作问题有关,“乱、变”是否是站在统治者角度,后期“革命”的译词是否是从民众的就角度出发的问题进一步向聂教授进行了讨论。李建华副教授指出,今年恰逢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日本学界再次掀起一股讨论明治维新的热潮,其实“维新”一词亦来源于中国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明治维新中的“维新”一词是否也赋予了“革命”一种新的内涵。顾春副教授指出,“革命”一词的内涵宏大,贯穿了从古代中国到日本,从近代日本到中国并一直到现代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每次的历史变革都可以囊括在“革命”的内涵之下,同时指出“革命”一词在近代中国的迁演除了聂教授提到的经日本传入中国的途径,是否还有由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这一脉络的在同步展开。
整场讲座内容充实,参加讲座的学者积极参与讨论,对话精彩而激烈,讲座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获益匪浅。整场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上一篇:讲座综述:思辨东方系列讲座之十六
下一篇:凤凰网直播文化沙龙:日本文化关键词

备案编号: 吉ICP备17008597号-1 版权所有: 中华日本哲学会
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