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

Chinese
Japanese
English

讲座综述:思辨东方系列讲座之十六

2018-11-07 14:48:49   来源:秘书处   

       2018年11月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举办的“思辨东方系列讲座”之十六在哲学所930会议室顺利举行。讲座由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王青研究员主持,邀请了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吴光辉教授和台湾大学哲学系佐藤将之教授分别作了学术讲演。讲座同时邀请了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郭连友教授,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林美茂教授,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洪军研究员、贺雷博士,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王齐研究员、马寅卯副研究员、王歌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彭春凌副研究员作为与谈嘉宾。此外,学会理事、国际关系学院张慧副教授、中山大学朱坤容讲师,学会会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晓明讲师,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多名研究生也一并参加了此次活动。
吴光辉教授作了题为《从儒学到哲学——试论西田哲学的可能性》的报告。在报告中吴光辉教授指出,作为日本京都哲学的创始人,西田几多郎曾经深受宋学、尤其是阳明学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西田哲学的前期,也反映在西田哲学的后期。围绕“至诚”这一中国儒学的传统概念,西田在将它界定为“东洋道德的根源”的同时,也通过援用日本儒教的独特诠释,站在自身的哲学立场赋予它以一种新的内涵。西田对于儒学概念的重新诠释的目的并不在于儒学思想的延续,也不是抱着“接着讲”的一个目的,而是站在一个哲学的、即“纯粹经验”的立场来对此加以重新诠释。在这一诠释的背后,也潜藏着西田哲学与儒学思想之间的对话,西田站在自身哲学的立场,针对儒学概念进行了一个新的诠释,并通过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来确立或者完善自身哲学的逻辑性。因此,无论是“至诚”还是西田所说的“现实的统一”,抑或是“自然的事实”,皆不过是来自于“纯粹经验”这一概念的“表象”。西田正是通过“纯粹经验”的建构,立足于认识论与存在论的立场,对“至诚”这一儒学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并且试图超越它,为其赋予一个新的依据、即哲学的依据。这在一过程中,西田对于儒学概念的诠释,不仅是构建自身哲学思想的一个必要且必然的过程,同时也是赋予儒学思想以“现代性”的一个尝试。西田采取与西方哲学“对决”的态度,其在构筑自身哲学的逻辑性的同时,也赋予东方文化以逻辑性,为东方思想奠定哲学的基础。回顾西田哲学与儒学思想之间的对话,反思这一尝试的可能性与有效性,也成为如今探讨京都学派哲学与中国儒学之间的“对话”的逻辑起点之一。
佐藤将之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哲学”之诞生:以井上哲次郎和井上圆了对此开拓角色为中心》的报告。佐藤教授首先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谈起,认为“中国哲学之诞生”这一说法包含着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产生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这种思想体系的“中国哲学”;二是东亚知识分子开始以“哲学”的框架来理解自己的思想传统,而此次探讨的出发点即是所谓“中国哲学”的学术议题渊源于西方“哲学”这一学科训练进入到东方,传统汉学被认为是在中国或东洋也原本存在的哲学思想内容。在过去的日本的明治思想史研究中,学者评估明治时代日本某个思想家的思想特色时,通常以他们吸收或接受某个西洋哲学的内容或程度作为标准,难免出现偏颇。比如学者对于井上哲次郎思想的理解问题,一是对其过度配合国家需要的立场的厌恶;二是对其行为和人格个性的质疑;三是很少关注其欧洲游学之前的思想状况。再如对于井上圆了思想的理解问题,一是对其身为佛教出身者的固定形象;二是其哲学的普及者、实践者的固定形象。但是实际上两井上对“中国哲学”学科的形成都发挥了重要的开拓性作用。井上哲次郎作为第一位受到“正式的课程化”哲学教育的东亚知识分子,被称为“苏伊士以东地区唯一的哲学家”,其编纂的《哲学字汇》一书对于哲学诸概念在东亚地区的确定影响重大。在东亚知识分子中,井上哲次郎是在其哲学和伦理学著述中论及中国哲学之特色的第一人,并且其编纂的课程讲义“东洋哲学史”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中国哲学的思想内容,1889年在“万国东洋学会”研讨会上以德语发表了论述中国哲学的论文,后来该论文日语翻译以《性善恶论》为题发表在《哲学会杂志》上。另一方面,井上圆了在东京大学哲学科学习,其毕业论文即选择了中国哲学中的荀子为题,圆了于1887年创办《哲学会杂志》、1894年创办《东洋哲学》,编辑和出版了推动中国哲学学术发展的学术杂志,并且在《东洋学艺杂志》和《学艺志林》上发表过多篇探讨中国哲学相关问题的论文,是当时在日本最核心的学术杂志上讨论中国哲学的学者。井上圆了创建哲学堂、举行哲学祭,将“经学圣人”孔子转换成“哲学者”孔子的形象,对于中国哲学的确立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在讨论环节中,针对吴教授的报告,王齐研究员指出西田哲学中既有西方哲学的背景,又有对儒学的批判与发展,在加上其坐禅的体验,使其成为难以理解的深邃的哲学思想。对于西田在《善的研究》中提到的“纯粹经验”概念,王齐研究员指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所谓“纯的”就是不夹杂经验的,加了“经验的”则变成了后天的,在西方哲学中“纯粹的”和“经验的”是矛盾的,就此与吴教授探讨了西田所说的“纯粹经验”的内涵。马寅卯副研究员指出西田不仅被看做是日本哲学家,也被看做是东亚哲学家的代表性人物,但是其是在何种意义上,即其是在所属地域上还是其思想特质上被认为是代表东亚的哲学家,就此问题与吴教授进行了讨论。王歌博士指出当我们讨论东西方哲学时能否用一个未对概念史及语言的基本内涵和外延进行细致区分的概念,比如“自我”、“无”的概念。西方哲学所说的主体性的“自我”与东方思想中谈论的“自我”是否可以用同一个“自我”进行表述,以及西田“绝对无”的概念是否可以放在西方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或者逻辑学上的作为主词的概念进行讨论。三位老师从西方哲学的角度为理解西田哲学的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
针对佐藤教授的报告,王青研究员指出井上圆了与哲学学科的渊源深厚,其创办哲学馆推动了哲学的普及和教育,哲学馆后来发展为至今仍然以哲学教育著称的东洋大学,圆了对哲学的普及对于近代中国引进和接受哲学也产生了重要作用。吴光辉教授指出井上圆了将孔子的思想树立为一种哲学,那么他讲述的孔子和过去讲述的孔子形象有怎样的不同,在我们讨论中国哲学时,如果井上圆了只是将圣人的孔子变成哲学家的形象,还很难说明中国哲学由此而成立,吴教授就其背后是否还具有内核性的思想与佐藤教授进行了探讨。洪军研究员指出西周将西方 “ philosophy”译为“哲学”,之后“哲学”一词在东亚传播、固定下来,但是近年中韩一些学者对于将西方的这种思想体系译为“哲学”并以此框定东方的传统思想有所质疑,就此询问了佐藤教授关于“哲学”这一译词的看法。林美茂教授指出“哲学”一词在中国固定以及中国哲学学科的确立的过程是一段相对模糊的历史,就目前的研究以及今日佐藤教授的讲演可以确定,对于中国哲学或东洋哲学之合法性的尝试最早开始于日本,佐藤教授的讲演以丰富的史料清楚的揭示了这一历史过程。
在讨论环节,参加讲座学者积极参与讨论,对话精彩而激烈,讲座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整场讲座持续了四个多小时,最终在与会者的热情对话和交流中圆满结束。

上一篇:中国山东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学研究论坛在山东大学召开
下一篇:讲座综述:“革命”概念在日本的变迁

备案编号: 吉ICP备17008597号-1 版权所有: 中华日本哲学会
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