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

Chinese
Japanese
English

廖钦彬:京都学派与佛教哲学

2023-05-20 09:44:19   来源:秘书处   

      
 

    2023年5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思辨东方”系列讲座第32讲在哲学研究所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廖钦彬主讲,主题是“京都学派与佛教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研究员王青,西方哲学史研究室研究员王齐、助理研究员邓定受邀对讲座进行评议。本次讲座由学会副秘书长、东方哲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魏伟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机构的多名学会会员参加了讲座。

主讲人廖钦彬教授

 

 

  廖钦彬教授首先介绍了京都学派的形成历史、概况,以及京都学派在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并通过对比的方式对京都学派两大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和田边元的学说特征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简介。京都学派的哲学形成于“西学东渐”大潮对日本哲学冲击中,一方面在学习和使用西方哲学的思想资源的同时批判西方,另一方面也在借鉴和转化东方传统的哲学和思想的同时批判东方,探索出了一条在西方哲学的语境下讲述日本哲学的道路。西田几多郎是京都学派的开创者,其独创性的“西田哲学”给田边元及其余京都学派主要成员带来了巨大的启发,是京都学派各哲学家思考和探索的起点,因此廖教授首先概括性地介绍了西田哲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演变的历程。此后,通过与西田哲学对比的方式,廖教授着重介绍了田边元的“种的逻辑”和“忏悔道哲学”,并勾勒出田边哲学从“种的逻辑”这一存在哲学向“忏悔道哲学”这一实践哲学的发展历程,在对比的基础上指出,西田哲学是一种“皆是”的全面包摄的哲学,而田边元批判西田,构筑了一种“皆非”的绝对否定哲学。两者又分别被称为场所哲学和媒介哲学。

  其后,廖钦彬教授以“逆对应”的逻辑为切入点,深入对比了西田和田边在宗教哲学上的差异。“逆对应”是后期西田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田边元亦在晚年使用了此概念。廖教授指出,西田哲学中的逆对应概念始终停留在绝对无作为“相对有”的“个”之间的逆对应关系上,欠缺作为“相对有”的“种”的概念;而田边元在其逆对应的逻辑中,依然使用“类、种、个”或“类(绝对无)、种(相对有)、个(相对有)”的相互媒介关系。此外,西田的“绝对无的场所与相对有的逆对应逻辑”中的“绝对无”仍然隐含有根源之意。而在田边宗教哲学中的“绝对无,并不是所谓的根源、基底或实体,是彻底去除根源、基底或实体的否定作用。在西田哲学里,宗教始终是哲学或理性的基础,而后期田边哲学中宗教和哲学、信仰和理性的关系则是彻底的媒介关系。最后,西田的宗教哲学并没有开展出科学,而田边则在晚年以他力哲学为基础,展开重构数学、物理学和科学等论述

  接下来,廖钦彬教授介绍了京都学派与大乘佛教哲学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包含基督教哲学、佛教哲学等特殊宗教的哲学在内的宗教哲学之观点。关于大乘佛教哲学,廖教授首先介绍了袴谷宪昭、松元史朗等“批判佛教”对京都学派的批判:批判佛教绝对空立场批判京都学派的基体论(根基论、场所论)立场,对以《起信论》为基础所展开的中、日禅佛教及《起信论》中的真如、如来藏、本觉、佛性、空(瑜伽行派的空)等思想进行严厉的批判,认为《起信论》主张的真如、如来藏、本觉、佛性、空等思想和佛陀教义相违背。与此相对,后期田边哲学则以依他力而起的忏悔(自我否定行)核心不仅为面临危机的理性哲学带来一线生机,还为传统佛教(禅净)教义注入理性思维,令其不陷入神秘主义的色彩。在这种独创性的宗教哲学的基础上,田边重新诠释了天台宗空假中的三谛圆融、空、缘起、四谛十二因缘,回应了批判佛教的质疑。田边认为空并非空空如也无论是思想还是其对象物,都必须处于相依相待的关系之中,而不是单独的绝对存在此为诸法无我,亦即所谓的空。

  在此基础上田边进一步指出,西方哲学大多追寻常住不变的实体(substantia)或本质存在(essentia),而佛教否定实体,即所谓诸法无我,一切只不过是相依相待的相对现象存在。廖教授还以田边元的文本为依托,介绍并比较了佛教哲学与基督教哲学。廖教授指出田边将“空”和意味着一切现实存在、生活皆是依据“空”被假设的现象存在的“假”分别对应到黑格尔的“无”(Nichts)与“有”(Sein),又将意味着“空”与“假”交互媒介的动态性、交流性的“中”对应到黑格尔的“变”(Werden),藉以融通佛教哲学与黑格尔具基督教色彩的逻辑学、辩证法。此举乃重在将后者的哲学引入到田边佛教哲学立场当中对黑格尔哲学的进行重构的工作上。

  接着廖教授着重对比了以道德为基础论述宗教的康德、以情感为主论述宗教施莱尔马赫以历史为基础论述宗教黑格尔以实存为基础论述宗教克尔凯郭尔与田边宗教哲学的异同。通过上述介绍和比较,可以发现后期田哲学其实就是运用西方哲学的语境,发展出了一种现代版的大乘佛教“缘起哲学”或“空的哲学”(存有论)。从另一个面来看,后期田哲学亦可说是借用佛教哲学的资源所发展出来的东方宗教哲学。讲座的最后,廖教授还就京都学派哲学对现代伦理学前沿议题的意义与启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讲座主持人及评议人

  随后讲座进入评议及讨论环节。主持人魏伟助理研究员首先感谢廖钦彬教授围绕“京都学派与佛教哲学”的细致介绍和深入分析,指出整场讲座中廖教授以田边元哲学为媒介,串联起了西田哲学、大乘佛教哲学,以及康德、施莱尔马赫、黑格尔、克尔凯郭尔等西方哲学家的宗教哲学,本场讲座既是一场内容丰富的日本哲学史乃至东方哲学史讲座,同时更是一场极具学术前沿性和现实关切的比较哲学探讨。在其后的评议环节,三位评议人分别从不同专业视角对廖教授的讲座进行的点评:王青研究员着重从日本哲学角度点评了廖教授对西田哲学和田边哲学的对比,从问题意识和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了西田哲学和田边哲学差异的成因;王齐研究员着重从世界哲学视域下分析了京都学派如何回应近代日本哲学所面临的困境,点评了建构“普遍主义”哲学所面临的理论难题;邓定助理研究员着重对比了讲座中提到的“空”“绝对无”与海德格尔“虚无”概念间的异同,指出“空”和“虚无”代表了绝对无和相对有直接媒介关系的建构路线和解构路线两种不同方向,并引出了“空”与“虚无”的对比这一哲学史上的经典问题的探讨。廖钦彬教授对评议进行回应后,同与会听众就讲座内容展开了热烈探讨。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文责:魏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上一篇:名人名作 | 李甦平《中韩日儒学实论》
下一篇:龚颖 | 哲学与政治之间:近二十年京都学派研究概述

备案编号: 吉ICP备17008597号-1 版权所有: 中华日本哲学会
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