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

Chinese
Japanese
English

凤凰网直播文化沙龙:日本文化关键词

2018-12-18 10:18:32   来源:秘书处   

      
2018年12月16日,由新经典文化出版公司主办的《日本文化关键词》主题文化沙龙在北京文化地标单向空间顺利举办。活动邀请了《日本文化关键词》作者、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华日本哲学会外籍理事藤田正胜先生和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王青研究员,通过对日本文化关键词的解读和对谈,与读者一起探讨了日本文化的真谛。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李文明博士担任主持与翻译,日本岩波书店总编辑马场公彦先生亲自到场向中国读者介绍岩波书店和岩波新书的出版发展史。
本次活动非常成功,现场不仅有一百余位读者参加了讲座,还在凤凰网国学频道进行了同步直播,有九万多名读者在线收看了此次讲座。
 
藤田正胜教授首先分享了《日本文化关键词》的创作感想和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藤田教授指出,此书的创作意图在于强调文化在我们生活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异文化相互接触的重要性。在全球化不断进展的今天,人们只关心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由此在很多方面产生出阶层和文化的差距和对立。在文化的对立中,人们往往会从各种观点出发寻找异质性的东西,并通过批判、排斥异质的“他者”来寻求自身的身份认同或存在意义。因此,文化与文化、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之间的鸿沟愈来愈深,而要想跨越这条鸿沟就需要我们认识到自身担负着的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并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互相“对话”,而要进行有意义的“对话”首先必须刻画出明确的自身文化的“自画像”。
藤田教授在《日本文化关键词》一书中以关键词的形式梳理了日本文化史上从西行的“心”、亲鸾的“恶”、鸭长明、吉田兼好的“遁世”、世阿弥的“花”、松尾芭蕉的“风雅”到西田哲学的“无”的思想的发展脉络,并提炼出各个时代的日本美学思想背后潜藏着的深层意识——佛教的“无常”观。
西田几多郎关注的正是这些相对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特征。他指出西方文化是“把有看作实在的根柢”,而东方文化是“把无看作实在的根柢”。他在《学问的方法》开篇处说:“我们……无论到哪都应汲取并发展世界文化。但是,我们并不只是永远地汲取和消化西方文化,我们还必须以几千年来孕育我们的东方文化为背景来创造新的世界性的文化。”西田并未将创造“世界性的文化”视为特殊性的丧失,而是将其理解为以“个性”为基础的文化的自我形成。这种观点的背后,是西田对于文化的基本理解,即文化只有在各自的历史中才得以形成。而藤田教授通过对日本诗歌、艺术、宗教的深入研究,指出所谓日本文化的“个性”就是支撑日本文学和宗教的人们对于无常的深刻思考。
在藤田教授的讲话之后,王青会长发表了对藤田教授著作的解读和自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指出近代以前的日本主要是引进和吸收中国的思想文化,但是文化是各个民族在各自的风土和历史中生长出来的,所以尽管中日文化具有同源性,但却呈现出不一样的具体面貌。
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时,日本只有朴素的祖先崇拜意识和原始神道信仰,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独立的哲学思想,佛教传入后在中世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日本社会普遍接受了“无常”等佛教的观念。但中国在佛教传入前已经有“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佛教虽然对中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无法独霸思想界,历史上儒释道三教鼎立,互相融合。特别是中国社会与推行世袭身份制的日本社会不同,可以通过科举制实现阶层流动,进入仕途,所以中国的读书人普遍阳儒阴道,也就是政治腐败时洁身自好,逍遥避世;一旦政治清明则积极入世,实现政治理想。这种对比在西行与杜甫的诗歌创作、日本的遁世主义与中国的隐逸文化、日本美学建立在“无常观”基础上的“幽玄”、“余情”“枯寂”、“闲寂”理念与中国道家哲学的“境生象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上都有深刻的体现。
日本虽然接受了佛教的无常观念,但并非一味沉浸在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里,反而是通过对世事无常的洞察,生发出像茶道的一期一会这样的美学理念,这种审美意识里反而包含着一种慈悲的力量。这种慈悲的力量在亲鸾身上也有体现。正像藤田先生书中所说,亲鸾完全接受了历史的否定性,并在这种体验中唤醒了与新时代相呼应的新宗教精神。亲鸾对佛教的改革也可视为一种面向大众普及的佛教日本化运动,其结果就是形成了独特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
当然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发生了佛教中国化的运动,并产生了中国佛教宗派禅宗,禅宗对日本佛教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田几多郎《善的研究》阐述了他的基本概念“纯粹经验”,就是以他的多年“坐禅”体验为基础的、“主观和客观合一”的直接经验。他以这种主客合一的直接经验来对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观·客观”二元对立框架进行解构,致力于以“无声之声、无形之形”为特征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西田几多郎的哲学探索就是以几千年来的东方文化为背景来创造新的世界性文化的一种努力和尝试。所以他不仅是“日本的哲学家”,对于同为东方人的我们也非常具有启迪意义。
在互动环节,参加活动的读者们积极参与,从文化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江户时代文化的特点和变化、日本对传统思想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能给当代中国人什么启示等多角度向两位老师进行了提问,使此次关于中日思想文化的对话讨论更加深入,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日文化思想交流的盛宴。
17日,王青会长和副会长林美茂教授、吴光辉教授和郭连友教授在人民大学哲学院与藤田正胜先生和马场公彦先生举行了座谈,就今后如何从美学、哲学的角度进行对西田哲学的日本文化论的研究、如何推动更多岩波书店的高水平学术著作引进到中国出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上一篇:讲座综述:“革命”概念在日本的变迁
下一篇:讲座综述:茶道哲学

备案编号: 吉ICP备17008597号-1 版权所有: 中华日本哲学会
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ing Japanese Philosophies